“创先争优”工程先锋系列报道 教师篇之十六

用智慧管理班级
——记工程学院优秀班主任朱萍老师
朱萍,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,2011-2012学年学风特优班级土木1001班班主任。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辅导员、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0-2011学年优秀班主任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。
初见朱萍老师,低调的穿着给人以亲切随和而又不失睿智的一面。而她在采访伊始的话,更让我们为她的智慧而敬佩。
“我当班主任心得就是十六个字:把握原则,守住底线,抓大放小,个性发展”,朱萍老师简洁而有力的话道出了她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精髓。
除去讲师的身份,作为班主任,朱老师的工作就不单只是教学,也不再局限于科研项目,教育“到人”也是重点。而随着采访的深入,我们也渐渐被朱老师的班主任风范所折服。“从我担任班主任以来,土木1001是我带的第四个班了,我接触过许多学生,见多了那些所谓的“好学生”和“坏学生”。但在我眼中,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,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。步入大学,已不能单凭成绩、绩点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。我希望学生们在守住底线原则的情况下个性化地发展。”在朱老师的眼里,学生的考分不是最重要的,或许他的学业不够拔尖,但他有强烈的探索之心,有优秀的策划才能,有足够的领导天赋……大学里,挖掘潜力,培养能力,比单纯的高分更为重要。
在谈到如何管理班级时,朱老师显得非常自豪。她说:“选对人是管理好班级的不二法则。”确实,组建优秀的、有执行力的班级管理团队,就是凝聚全班之力的良好开始。所谓万事开头难,当初在如何选择班委这个问题上朱老师也是煞费苦心。忆及大一选举班长的时候,班里也曾有过分歧。但朱老师在以尊重大家意愿的前提下,公平公正地选出了让大家共同认可的班委。而在班级管理方法方面,朱老师一直在创新,她甚至尝试过以“组阁”的形式来选出班委,即在选出了班长和团支书之后,由班长和团支书自己去选择班委,这样组出来的班委极其团结,班委的团结带动了班级的团结,这样,管理好班级就不是一件难事了。在朱老师的管理经中,她认为,班委不需要年年换,有好的班委带头,就能将散沙似的同学拧成一股有韧力的绳,就是一个成功的班级。在班委工作上,她给予极大的信任与支持,不过多干预班委的策划。而得到信任的班委,有条不紊地组织班里各项活动的开展。班委也会在发现问题时,及时向朱老师反映,共同寻找解决之策。朱老师说:“感谢班委的努力,因为他们,土木1001才有如此大的凝聚力。”
当我们问及对班级同学的评价时,朱老师说道:“这个班级的同学们就像是橄榄状分布,在两端的同学少,中间多。”为此,朱老师对上部同学实行发展计划,对有欠缺的同学“盯牢,时刻问及当前学业、生活状况”。在大二分专业时,朱老师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进行专业方向上的分析,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,在选择专业方向时要从自我能力、家庭背景、资源等多方综合考虑。记得班里的一个同学,对管理有兴趣,朱老师就支持他选管理学,因为兴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。“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经验的传承,像点灯但不是路径指引,不是技术的交棒,而是学生自我与未来的激励与培养。”朱老师在条件允许下,会尽可能带同学进行科研活动,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。
提到土木1001班获得的学风特优班级荣誉,朱老师再一次露出了骄傲的笑容,“这是我带过的花费精力最少,但收获最好的班级”。整齐,不掉队;团结,凝聚力,这是让朱老师最自豪的地方。还有一年,这些可爱的同学们将各自走上新的旅程,或考研,或工作,或出国……但不论未来的路如何,朱老师说她绝不向同学施加压力,土木的工作并非只需要高学历,每个人都该支持自己的个性发展,不要轻易的迁就生活。
采访过程中,总能感受到朱萍老师真诚的眼神和难以抗拒的智慧力量。在她的引领下,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顺利走出校门,而她的班主任之道还将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续写。让我们衷心祝福朱老师!
(工程记者站:章铮 方恒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