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次的挂职经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,正好也让自己过了一把当公务员的瘾,很感谢学校给我这么一个机会。我归结它是增长见识、收获友谊和积累经验的成长之旅。”当余传涨老师谈起挂职工作感受时,微笑着如此说道。
挂职有很多层意味,它会因为挂职身份的不持久、不持续性,挂职干部不得不以客人心态面对工作,力求做到不失礼、不失职,但是“同样也会感受到挂职单位对我们的客人礼仪及尊重。因此这一年,我是以客人的身份体验着主人般的感觉。”余老师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。“在没有上任之前,我对龙泉当地没有多少了解,只知道当地的龙泉宝剑和青瓷很出名,应该会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。本以为工作会像想象中的公务员一样,每天悠闲地喝茶看报,可到了当地,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多大。我所在的领导班子一共四个人,工作很是繁忙。刚开始交接工作时,我确实有些不适应,但就在一次次地与他人合作中,我们相互认识,相互磨合,他们也肯定了我的能力。”
余老师在龙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建团九十周年文艺汇演暨“青年网上创业十大先锋”颁奖典礼的总策划。当时龙泉市大剧院刚建设好,灯光、音响都没进行测试,为力求完美,余老师分别从杭州、上海请来了音效师与灯光师,还亲自组织了三次彩排。最后,历时两个半小时,吸引了800余名观众观看的晚会取得圆满成功。“每当自己顺利完成任务,心里都会感到特别充实”,余老师说到这里,满脸洋溢着喜悦。

(图为余传涨老师在南秦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文艺演出上致辞)
既然是高校指派的挂职干部,自然要担负起高校与地方的桥梁作用。2012年暑期,余老师积极引进和协调了来自浙江大学、台湾师范大学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、浙江财经学院和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十六支队伍共230多名大学生,赴龙泉各个地区开展支医支教、支农支工、乡土调研、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,服务惠及农民工子女、留守儿童等1000余人,并且顺利完成《团龙泉市委与浙大城市学院团委人才交流与合作》项目的立项、实施及其总结工作。

(图为余传涨老师在走访贫困学生家庭)
就在这紧张繁重的节奏中,余老师很快适应了团市委的工作,更在工作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,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真心朋友,这让他很开心。余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件让他感触很深的事情:“龙泉这个地方有着极重的乡土情怀,体现在龙泉话的无处不在,有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龙泉话才是市政府会议上的官方语言,当然在我们这里也不例外。这一年我的工作量不低,协助或直接完成的一共有将近11大项,但随着这些工作的完成你也会发现,为了你一个人,团队里龙泉话越来越少。很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,让我体验主人翁的感受,也很庆幸这一年中能和一支有战斗力、有朝气和富有合作精神的团队在一起工作。”
在即将返程之时,余传涨老师满怀深情地在《记录2012年在龙泉团委挂职的心路历程》一文中,写下了这样的文字:“体验了不一样的文化,对龙泉剑瓷文化有了略微了解,那里的美好环境令人陶醉;直面了不一样的社会现实,见识了政府和群众矛盾的上访场景,认识到了社会矛盾和不和谐不稳定的一面;体会了不一样的情愫,在走访的几个乡镇当中也切身感受城镇化对乡村带来的冲击,很多自然村、乡村小学中学的消逝,给我们这些农村土生土长的人带来许多感慨;触及了不一样的领域,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领域,特别是对农村电子商务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。这些新鲜的体验无一不丰富阅历,增长经验。2012年,我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了一件值得我们终身记忆的事。”

(图为余传涨老师与来自其他高校的挂职同事在一起)
在与余老师短短的交流中,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他在龙泉挂职工作的不易,以及勤勤恳恳干出的实实在在的业绩。现在余老师已经回到城院,回归了自己辅导员的身份,回到了最喜爱他的学生当中。我们衷心祝愿余老师今后开辟出更精彩的人生!
(工程记者站:毕占一 张传稷)